长1.6米,重150公斤!浙江渔民捕到棱皮龟,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

在9月15日早晨6点左右,象山县涂茨镇毛湾村的渔民裘先生结束了连夜的打渔作业,准备在象山县南韭山海域再继续一会儿就收网回家。就在他收渔网的过程中,意外地发现了一只巨大的黑色动物。仔细一看,裘先生顿时清醒过来——这竟是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——棱皮龟!

这只棱皮龟体型巨大,估计体长达到1.6米,体重超过150公斤。它被渔网捕捉时并没有受到严重伤害,裘先生立刻记录下情况,并毫不犹豫地剪开渔网,将它放回大海。

棱皮龟在我国海域的分布十分广泛,从辽宁到西沙群岛均有它们的身影。特别是在宁波海域,镇海港区、甬江口、象山等地方都曾出现过棱皮龟。事实上,棱皮龟体重超过150公斤的并不算罕见。2005年,象山石浦曾有发现过一只体重超过300公斤的棱皮龟。

那么,棱皮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种呢?

展开剩余72%

棱皮龟广泛分布在全球的温带和热带海域,是现存海洋爬行动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。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现存的海龟,还是最大的一类爬行动物之一。最大的棱皮龟个体可长到2.4米,体重大约可达到916公斤。

尽管其体型庞大,棱皮龟却没有传统海龟那样的硬壳,而是由一层骨质甲壳和黑色、棕色或有时带粉红和白色斑点的皮肤覆盖。它们的皮肤质感类似皮革,这也是它名字的来源。它们的头部十分尖锐,喉部有向后弯曲的肉刺,猎物一旦被咬住,逃脱几乎不可能。棱皮龟的前鳍呈长桨状,长度有时几乎能和体长相匹配,帮助它们在水中长时间游动。

这些显著的特点,使得棱皮龟自白垩纪和侏罗纪时期以来一直保持不变,因此它成为一种容易辨认的海龟物种。虽然它们偏好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滩上筑巢,但也能在较冷水域进行长途迁徙。这归功于其庞大的体型和厚厚的脂肪层,它们可以借此产生热量并维持体温。此外,独特的血管网络使得它们能在长时间游动时有效地调节体温。

棱皮龟的潜水能力也非凡,它们能够下潜到1200米深的海域,并且可以在水下憋气最长达到85分钟。每年,它们在巢穴与觅食地之间的迁徙距离可达16000公里。

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海洋中的软体动物,如水母、鱿鱼、樽海鞘等,鱼类和甲壳动物也是它们的食谱之一。因其庞大的体型,它们几乎没有天敌,只有像虎鲨这样的大型捕食者,才能威胁到它们的安全。

科学家尚不清楚棱皮龟的准确寿命,估计至少为45到50年。它们的性成熟年龄也没有明确的数据,大致推测在9到20岁之间。雌性棱皮龟每年会多次上岸产卵,每个巢穴可以产下100颗左右的蛋,孵化期约为两个月。孵化后的小龟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,海鸥、鬼蟹和野狗等天敌常常会趁机捕食这些无助的小生命。根据统计,只有大约6%的小龟能在第一年生还。

然而,棱皮龟目前正面临着诸多威胁。由于它们喜爱食用水母,塑料袋常常被误食,严重时会导致它们中毒甚至死亡。渔网和延绳钓钩也是常见的致命隐患。与此同时,它们赖以栖息的海滩正遭到人类活动的威胁。尽管如此,棱皮龟仍然是人类保护努力的重点。自2013年起,国际自然保护联盟(IUCN)已将它列为“易危物种”,全球棱皮龟的雌性数量约为3万只。尽管它们的数量较为稀少,但得益于保护措施的推进,全球种群数量正在稳步增长。

棱皮龟的生存状况提醒我们,自然界中每一位生命都值得我们的珍惜和保护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为它们创造一个更安全、更和谐的生存环境,愿这个星球上的每个生命都能在广阔的海洋中自由航行,安然无恙。

发布于:山西省